《反驳的37个技巧》笔记
巧妙应对“自私又任性”的人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常常遇见那些将自己需求无限放大的自私之人,他们让人无可奈何,甚至身心俱疲。这种人往往认为世界理应围绕他们旋转,对他人的牺牲视若无睹。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并不易树敌,反而以友善的外表和撒娇的方式,让他人难以拒绝。
比方说,有同事向你请求帮助完成本该由他自己承担的工作,且这种情况已经多次发生。此时,如果我们采用《反驳的37个技巧》中提到的“啊?”、“什么?”、“嗯?”的应对方式,能有效让对方措手不及。你可以这样做:
- 对方:“这个项目已经超期了,你能帮帮我吗?”
- 你:“什么?!”
- 对方:“啊,不行啊。不好意思,不行也没事。”
这种表达方式,有效地表现出你的惊讶与强势,从而让对方意识到请求的不合理性,最终打消他们的主意。以此类推,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更能在突如其来的困境中为你争取一丝清净。
对话中的”圈内人”现象
职场上,经常有那种在公共场合毫不忌惮地聊“圈内话题”的人,把你排挤在外,让你无比费解。这样令人尴尬的情景,可以通过“打断”和“切碎”的技巧来应对。
例如,在一次会议上,A和B正热烈讨论你无从听懂的公司大事,而你成为了背景中的隐形人。这时候,你可以适时插入问题打破他们的对话:
- A:“就是之前负责的那家××公司……”
- 你:“那家公司是开发了××系列的公司吗?”
- B:“嗯……对,是的。”
- 你:“那位××部长我认识吗?”
这样不断提问,让他们的对话杂乱无章,不得不停止。此方法不仅能让彼此交流恢复正常,更可避免你被孤立,形成良性的沟通氛围。
“性价比”法则的应用
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优柔寡断的人,他们常在选择中犹疑不决,让人心生无奈。例如:朋友在购买商品时总是纠结于选择A或B。你给出任何建议,他都无法果断决定。
此时,《反驳的37个技巧》中介绍的“性价比法则”可以派上用场。例如:
- 朋友:“我们该买哪个?”
- 你:“我建议买B,大众点评上说这个更划算。”
- 朋友:“好吧,听你的。”
借助于“性价比”这个明确而具体的衡量标准,可以迅速帮助优柔寡断的人做出决定,减少等待时间,同时让你免于困境。
处理突如其来的情绪
总会有一些情境让对方忽然情绪爆发,甚至在讨论中突然流泪,令你措手不及。此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继续话题,而不是急于安抚,以免让情况恶化。例如,在一次团队会议中,同事突然情绪失控大哭。这个时候,不妨像《反驳的37个技巧》书中提到的那样,表现得冷静且继续话题:
- “我们继续讨论项目吧,对了,刚才提到的那部分……”
- 同事虽然情绪低落,但见你不为所动,也会渐渐恢复理智,回到讨论中。
这种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突发状况对工作安排和会议流程的影响,显得干练且果断。
通过这些具体技巧,不但能帮助我们有效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更可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护自我,同时维持良好的互动关系。试着引入这些策略,才能在社交战场上游刃有余,迎接更多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