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谈话的艺术:从寒暄到深入交流
在英伦三岛的社交场,谈话如同穿针引线般,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起来。卡洛琳·塔格特在《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一书中,为我们揭开了英国人谈话艺术的面纱,从最初的寒暄到最终的深入交流,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独特的智慧。
许多人对“寒暄”嗤之以鼻,认为那是无意义的客套,然而,作者却将其视为通往深入交流的桥梁。正如书中所言:“寒暄的目的不是要让谈话保持在一个平庸乏味的闲聊的水平上,而是为了试探这潭水到底有多危险,并且找到水下坚实的地面。” 好比攀登高峰,若无稳固的根基,又怎能一览众山小? 英国人深谙此道,他们善用开放式问题,如“你经常来这里吗?”、“你在公司里是做什么的?”,为谈话开辟更广阔的空间,让交流的河流自由流淌。
当然,并非所有的谈话都能如预期般顺畅,有些人或许会用简短的回答将你拒之门外。这时,你需要运用智慧和技巧,将“封闭式问题”转化为“开放式问题”,或者借助赞美,为谈话注入活力。作者建议,在与女性交谈时,不妨赞美她们的饰品或穿着,但切忌流于表面,要真诚且适度,避免对方感到不适。 例如,你可以说:“这条裙子很衬你的气质,是在哪里买的呢?” 这样的赞美不仅表达了你的欣赏,也为接下来的对话提供了契机。
寻找共鸣:从共同话题到情感连接
当寒暄过后,如何找到彼此感兴趣的话题,让谈话自然而然地深入下去呢? 书中提到,共同的经历和感受,是建立情感连接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分享生活中的趣事,还是吐槽糟糕的天气,都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找到共鸣。 作者以自己与朋友郊游的经历为例,说明了“真正的”谈话是充满热情和好奇心的,人们乐于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也渴望倾听他人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共享的不满”也能成为谈资,比如排队时的焦躁、交通拥堵的无奈等等。 2022年,某社交平台上关于“排队3小时,就医5分钟”的话题引发了网友热议,阅读量高达1.2亿,可见人们对这类话题的共鸣程度之高。 当我们对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侃侃而谈时,无形中便与对方建立了一种情感上的连接。
积极主动:做谈话的引导者
在社交场合,积极主动地参与谈话至关重要。 作者建议,要学会用多种方式询问对方“那么你呢?”,例如:“你是做什么的?”、“你来自哪里?”、“你是怎么认为的?”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表达你对对方的兴趣,还能引导对方打开话匣子,使谈话更加顺畅。
此外,在谈话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热情和好奇心,认真倾听对方的回答,并根据对方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回应。 如果对方谈论的话题你不太了解,也不必担心,可以坦诚地表达你的好奇,并询问相关的问题。 例如,如果对方谈到自己喜欢收集火柴盒,你可以说:“我对火柴盒不太了解,它们有什么收藏价值呢?” 真诚的提问,不仅能让你学到新的知识,也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和兴趣。
优雅脱身:为社交场合画上句号
并非所有的谈话都能尽如人意,当我们遇到无法继续下去的对话时,要学会优雅地脱身。 作者建议,在参加社交活动之前,可以提前想好离开的理由,例如家人生病、第二天有重要安排等等。 这样一来,即使遇到尴尬的场面,也能从容应对,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总而言之,《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实用且有效的社交指南,帮助我们掌握英国人谈话的艺术,在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 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想要提升社交能力的人士,都能从本书中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