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脑洞察,精准定位说服环节,赋予行为深层意义,蜥蜴脑法则

洞察蜥蜴脑,精准定位说服环节

这本书的精髓在于将“说服”这一行为拆解为一系列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中间行为,并强调通过影响这些中间行为来达到最终的说服目标。 作者以“漏水的水管”这一形象的比喻,将人们从最初的认知到最终采取行动的过程描述为水流从管道一端流向另一端的过程,而任何一个环节的“漏洞”都可能导致潜在客户的流失。🤯

例如,一家汽车厂商希望提升销量。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我们可能会着眼于提升品牌知名度、优化产品性能等方面。 但作者却另辟蹊径,他建议我们从消费者购车的整个流程入手,将其细化成若干个环节,例如:

  1. 通过广告了解品牌 🚗
  2. 访问品牌官网
  3. 到店体验
  4. 试驾
  5. 最终购买 💰

针对每个环节,我们都可以提出具体的问题,例如:

  • 在哪个环节流失的潜在客户最多? 🤔
  • 导致客户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 如何堵住这些漏洞,提升转化率? 🚀

作者认为,与其试图说服消费者“购买我们的汽车”,不如将目标设定为更具体、更容易实现的中间行为,例如“引导更多访问官网的用户预约到店体验” 。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经典案例:百威淡啤如何战胜米勒轻啤? 🍺 在当时,米勒轻啤占据着低度啤酒市场的龙头地位,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在酒吧直接说“来瓶轻啤”。 面对这种情况,百威淡啤并没有试图直接改变消费者的品牌偏好,而是另辟蹊径,通过一系列幽默的广告,让消费者在说出“来瓶轻啤”之前产生片刻的犹豫 🤔。 而这短短的犹豫,就为百威淡啤创造了可乘之机,最终成功逆袭。

以行为塑造态度,赋予行为深层意义

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已经足够困难,更遑论改变他们的行为。 作者认为,与其试图改变人们的愿望,不如尝试利用他们已有的愿望来达成目标。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将“改变行为”本身作为目标,而非仅仅关注最终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行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态度和认知。 正如一句心理学名言所说: “我们并不是因为相信才去做,而是因为做了才相信。” 👍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改变行为呢?

  1. 降低行为门槛. 让目标行为变得更容易执行,例如将原本复杂的步骤简化,或提供更便捷的操作方式。
  2. 赋予行为意义. 将目标行为与积极的价值观联系起来,例如环保、公益、健康等等,从而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
  3. 营造行为氛围. 通过社会认同、群体压力等方式,让目标行为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从而引导更多人参与其中。

作者以“垃圾分类”为例,阐述了如何将一个看似枯燥的行为赋予更深层的意义。 与其简单地告诉人们“要将垃圾分类”,不如将其与“环保”、“责任”、“文明”等价值观联系起来,从而提升人们的参与意愿。 🌳

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运用说服的艺术。 它告诉我们,不要试图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而要将目光聚焦于那些更容易被影响的中间行为,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引导,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说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