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者的追求,现实的妥协,未知的恐惧,学习的智慧,接纳未知,拥抱成长,把时间当作朋友

《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

完美主义者的追求与现实的妥协

在这个追求卓越的世界里,”完美主义者”这个标签常常被贴在那些不懈追求卓越的人身上。然而,《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巧妙地揭示了这个标签背后的真相。真正的完美主义者并非固执己见、不可理喻之人,而是那些具备超凡能力且持续奋斗的佼佼者。

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故事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这一点。为了打造出震撼人心的《阿凡达》,卡梅隆倾注了长达十余年的心血。他不仅投入巨资研发先进的3D拍摄设备,更是亲身参与其他3D电影的制作,只为全面掌握这一新兴技术。这种近乎痴狂的追求,最终铸就了一部影史经典。🎬

同样,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为《盗梦空间》所做的十年准备工作,也体现了真正的完美主义精神。他通过执导《蝙蝠侠》系列电影,磨练自己驾驭宏大场面的能力,为最终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盗梦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大师,也无法保证作品毫无瑕疵。正如书中所言,”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我们至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或者更接近完美。”这句话道出了现实的残酷,也揭示了生活的真谛。

未知的恐惧与学习的智慧

人类对未知的恐惧似乎根植于基因之中。《把时间当作朋友》深入剖析了这种恐惧的本质,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未知因素的存在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我们头顶,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安全感。

想象一下,当我们面对一个未知因素X时,它可能导致A或B两种结果。如果再加上另一个未知因素Y,可能的结果就会增加到四种。随着未知因素的增加,可能的结果呈几何级数增长,这正是未知如此可怕的根源。📊

在学习新技能时,这种恐惧尤为明显。以编程为例,初学者可能会被看似简单的代码片段所困扰:

foo(‘bar’, … , 200, null)
“`

他们会不由自主地问:”foo”和”bar”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这样奇怪的名字?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往往成为阻碍学习的绊脚石。

接纳未知,拥抱成长

面对未知,《把时间当作朋友》给出了睿智的建议:我们必须学会忍受一定程度的未知。首先,要坦然接受自己不可能全知全晓的事实。有些问题可能永远没有答案,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样的哲学难题。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未知可以分为两类:永远无法解决的和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解决的。对个人而言,超过百年的未来可以视为”永远”,因此我们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二类未知上。这正是学习的精髓所在。

在学习复杂知识体系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章的内容需要在掌握后面某些章节的知识后才能深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保持耐心和开放的心态,暂时搁置一些疑问,继续前进。正如书中所言,那些总想”马上解决当时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的人,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吃亏。

从童年经历中汲取智慧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一段童年往事,生动地阐释了接纳未知、坚持学习的重要性。在小学三年级时,作者的父亲要求他手抄《新华字典》。起初,这项任务令人抵触,但随着时间推移,作者不仅习惯了这个过程,还因为认识了许多罕见字而感到自豪。

这段经历恰如其分地说明,有些事情的意义可能在当时难以理解,但随着时间推移和阅历的积累,我们终会领悟其中的价值。正如作者提到的”鬯”字,这个在字典抄写过程中学到的罕见字,后来竟成为他讲解词频”概念时的得力助手。🖋️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成长的过程往往充满未知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坚持不懈,终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收获意想不到的回报。正如《把时间当作朋友》所传达的核心理念:与其畏惧时间,不如将其视为朋友,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学习、成长,最终实现自我的蜕变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