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笔记
直觉的迷雾:系统一的无意识判断与投票选择的奥秘
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一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思维的盲区。书中对系统1和系统2的精妙剖析,为我们理解人类决策行为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书中提到,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常常会依赖直觉和经验,也就是依赖于系统1的快速反应。然而,这种快速的判断并非总是准确,它常常受到各种认知偏差的影响,从而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书中举例,在政治选举中,选民对候选人的面部特征的印象,往往会影响他们的投票选择。尤其是那些对政治了解不多、依赖电视获取信息的选民,更容易受到候选人外貌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甚至是那些信息丰富的选民的三倍之多。这个现象揭示了系统1在政治决策中的强大影响力,它让我们看到,即使是看似理性的投票行为,也可能受到无意识的直觉所左右。
这个现象在当今社会仍然屡见不鲜。比如,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些颜值出众的网红带货能力惊人,即使他们对产品的了解并不深入,也能凭借其外貌优势吸引大量消费者。这种现象背后,是系统1在起作用,消费者在潜意识中将网红的美貌与产品的质量联系起来,从而做出购买决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投资领域,一些投资者会盲目追捧那些外表光鲜、口若悬河的“金融专家”,而忽略了对投资项目的深入分析。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投资失败,损失惨重。正如2024年初,OpenAI发布了Sora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文本生成高质量的视频,一时间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狂热追捧。许多人纷纷涌入AI相关领域,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然而,真正了解AI技术的人却寥寥无几,很多人只是被Sora模型所展现出的强大功能所震撼,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技术瓶颈和潜在风险。这种盲目追捧的背后,同样是系统1在起作用,人们被AI所描绘的美好前景所吸引,而忽略了理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类似NFT 艺术品 🖼️ 的爆火和迅速衰退,也都是这种非理性繁荣的鲜明写照。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要警惕系统1的误导,在做出重要决策时,要尽量启动系统2,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量化困境:原型思维与总量忽略的认知偏差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系统1擅长处理平均值问题,却对总量问题束手无策。系统1倾向于通过原型或一组典型事例来代表不同的事物分类,这种原型思维使得我们能够快速地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判断。然而,这种思维方式也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容易忽略总量的概念。书中举例,在埃克森-瓦尔德斯号原油泄漏事件中,人们愿意捐款拯救的鸟类数量与实际捐款金额并没有明显关系。无论是要拯救2000只鸟、20000只鸟还是200000只鸟,人们的平均捐款金额都差不多。这说明人们在做决策时,更多的是受到“一只无助的小鸟被淹死”的画面所触动,而忽略了拯救鸟类总数的实际价值。
这种总量忽略的认知偏差在现实生活中也十分常见。例如,在环保领域,人们往往更关注那些引人注目的个别事件,比如某地发现了珍稀动物,或者某地发生了严重的污染事故。然而,对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长期积累起来会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的问题,人们却往往视而不见。比如,塑料污染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塑料垃圾,这些垃圾最终会流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然而,由于塑料污染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且很难用一个具体的画面来呈现,因此人们对它的关注度往往不够。正如,我们可能更容易被“一只海龟被塑料吸管卡住”的画面所触动,却很难意识到我们每天都在为塑料污染贡献力量。这种认知偏差使得我们在环保行动中往往有所偏颇,忽略了那些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再比如,慈善捐款中,人们往往更容易被个别贫困儿童的故事所感动,从而捐款帮助他们。然而,对于那些系统性的贫困问题,比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等,人们却往往缺乏足够的关注和行动。这种现象说明,我们在进行慈善捐款时,也容易受到原型思维的影响,而忽略了对贫困问题的整体思考。因此,我们需要克服总量忽略的认知偏差,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才能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等级匹配与直觉判断:系统一的思维发散性
书中还提到了系统1的另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具有“强度等级匹配”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我们能够在不同的领域之间进行类比和联想,从而快速地对事物进行判断。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身高、收入、犯罪严重程度等进行匹配,从而得出一个直觉性的判断。这种强度等级匹配的能力,使得我们能够快速地理解和处理各种复杂的信息。然而,这种能力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那就是容易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类比和判断。
书中还提到了“思维的发散性”,即系统1在进行判断时,往往会同时进行多种估算,即使这些估算与当前的任务无关。这种思维的发散性使得我们能够快速地获取各种信息,并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评估。然而,这种思维方式也容易导致我们分心,从而影响任务的完成。这种思维的发散性,结合强度等级匹配的能力,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对很多自己不很了解的事情能够作出直觉性判断。例如,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但我们仍然能够凭借直觉和经验,对这些领域做出一定的判断。这种判断往往是基于我们对其他领域的了解,以及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类比和联想。然而,这种直觉性的判断并非总是准确,它可能会受到各种认知偏差的影响,从而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我们需要在依赖直觉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尽量启动系统2,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比如在投资决策中,我们可能会因为对某个行业的一知半解,就盲目跟风投资,最终导致损失。因此,我们需要在投资之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只有认识到系统1的局限性,并善用系统2的理性分析能力,我们才能在复杂的世界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