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害怕冲突》笔记
信息冲突与社交媒体上的论战
在现代社交媒体的交互中,我们常常面临一种名为“内心冲突”的不适感。当我们在脸书上浏览动态,与我们自身世界观不符的信息常常激起我们内心的冲突。这种冲突,正如火星撞地球,会逼迫我们去指正他人的观点,以为自己是在修正他们的错误,并试图帮助他们。然而,这种行为往往会引发无休止的争执,使关系破裂,对方的观点反而更加坚固🛡️。
其次,社交媒体的讨论发生在一个公共的数字化空间,这个空间存在种种障碍和复杂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会面临自尊受损的风险。因此,他们往往会更加固执己见。在一群人面前,我们通常会更加卖力地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像私下对话那样冷静客观。同时,由于公开谈论的耻辱感,这种争论常常偏离主线,变得无果而终🚫。
尽管社交媒体交流有其不足,但它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数字化的文本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可以随时与世界任何角落的人低成本互动。同时,我们有时间思考对方的话语并让自己冷静下来。这些优点都是实实在在的,但我们仍需在公开和私下对话之间做出辨别,在争议性话题上更应保持审慎,私下讨论才是上策🌍。
诚意交流的基本指南
面对复杂的社交媒体环境,如何保持真诚和有建设性的讨论?以下指南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 动态保存的意识:记住,已删除的动态仍然保存在服务器上。发动态之前务必要思考其长期影响。
- 含怒不言:不要在愤怒时发动态或回复邮件。冷静下来,再做回应🧘。
- 选择反应:你无需回复每一个引起你注意的人,有选择地互动才是智慧之举。
- 避免公开论战:公开辩论往往容易引发网络暴力,谨慎选择战场。
- 规避敏感话题:避免在公共平台讨论宗教、政治和哲学等敏感内容。
- 匿名宣泄:确实需要宣泄时,可以匿名注册账号,不要直接@任何人,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从指责走向贡献
指责会摧毁善意,造成对方立即采取防御态势,关系因此瓦解。比如在2016年总统大选后,唐纳德·特朗普当选引发了一场指责风暴。进步左翼认为性别主义或种族主义为胜选原因,而保守派认为进步左翼的语言太激进。剧烈的指责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使分歧更加深刻。
哈佛谈判项目提出了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来替代指责:寻找贡献。与对方一起努力,全面了解所发生事件,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大多数问题并非单方面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因此,理解并寻找各方贡献有助于共同解决问题。
解决从指责转化为确认贡献的方法如下:
- 使用“导致”这个词:“什么因素导致了X?”这种方式更具前瞻性。
- 避免“X造成Y”的表述,这种表达更容易引起指责情绪。
- 当被指出不端行为时,不要说“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而是客观承认问题。
- 在必要时直接向对方指出问题,并邀请对方解释其行为的逻辑。
这种方法让对话更加诚实且富有建设性,有助于在分歧中找到共同点🤝。
认识论与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认识论,即研究知识的获取方式、正确性和范围,是理解和影响他人的关键。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哥伦比亚河惩教所,彼得教授了一门关于批判性思维和道德推理的课程。通过一连串的对话,他引导囚犯们重新思考他们的信念,并探究这些信念背后的认识论。这样的对话不仅仅是为了理解信念的结论,更是为了理解这些信念是如何形成的。
例如,当囚犯6认为“正义”是支持你所信仰的信念时,彼得进一步探讨了当信念是错误时该如何界定正义。通过这个过程,囚犯们认识到,保持一个信念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正义,他们需要思考信念的正确性和道德基础。
在日常对话中,我们经常会犯一个错误:聚焦于人们所声称知道的东西(信念和结论),而不是他们是如何得出这些结论的(认识论)。想要真正理解并影响他人的观点,我们需要关注认识论。通过询问“你是怎么知道XX的?”我们可以了解对方的信念基础,从而在对话中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质疑。
认识论的应用不仅限于哲学讨论,它在涉及政治、社会问题时同样重要。例如,在堕胎问题上,人们的立场通常基于个人经验、文化定义、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在对话中避免无谓的争执,而是找到共同理解的基础🔍。
通过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在冲突中找到共识,在分歧中建立桥梁,实现更深入和有建设性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