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的本质,行动催生动力,持之以恒方能成就非凡,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

《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笔记

驱动力的本质:行动的副产品而非先决条件

驱动力并非与生俱来的固定特质,而是一种会起落落的感觉。许多人误以为需要等待驱动力出现才能行动,但事实恰恰相反 – 驱动力通常是行动的副产品。正如作者所言:”驱动力是行动的副产品,是你走出健身房时收获的那种美妙的感觉,而不是你刚走进健身房时的感觉。”

这一洞见对我们日常生活有重要启示。当我们感到”懒得做”某事时,不应坐等动力来临,而是应该直接开始行动,哪怕只是很小的第一步。例如,想锻炼却提不起劲时,可以先穿上运动鞋,走出家门散步5分钟。这小小的行动往往能激发出更多动力,让我们继续前进。🏃‍♀️

研究表明,即使只做少量运动,也比完全不运动好。根据一项研究,任何超过平时运动量的活动都有助于提高意志力(Barton & Pretty, 2010)。所以关键是找到一种即使动力不足也可以开始的运动方式,从轻松愉快的活动入手。

培养持久动力的关键策略

1. 身体活动是动力的催化剂

除了运动本身,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都能激发动力。当我们完全不想动时,不妨采取与内心冲动相反的策略 – 哪怕只是站起来走动几步,也能改变”懒得做”的心态。这种简单的行动能对一整天的精神状态产生显著影响。

2. 与目标保持紧密连接

要培养持久动力,必须时刻与自己的目标保持连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 把目标写下来贴在显眼处,每天提醒自己
– 定期回顾目标,思考实现目标的意义
– 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更容易看到进展

例如,一位想减肥20公斤的人,可以每周在镜子旁记录体重变化。看到数字逐渐下降,会激发继续努力的动力。📊

3. 创造积极的环境氛围

环境会极大影响我们的动力。研究发现,明亮整洁的环境更容易激发积极情绪和行动力。相反,杂乱无章的环境则容易让人感到压抑沮丧。

因此,不妨花时间整理工作和生活空间,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氛围。例如:
– 定期清理桌面,保持整洁有序
– 在房间摆放绿植,增添生机
– 播放轻快的音乐,提升情绪

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长期累积会产生巨大影响。就像作者所说的:”你往一个装满水的高脚杯里面倒一滴果汁,也许觉察不出有什么变化;如果再倒几滴果汁,水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如果再继续倒,慢慢地,水的颜色和味道会彻底改变。”🌿🎵

克服”懒得做”的心理障碍

即便采取以上策略,我们有时仍会面临”懒得做”的心理障碍。作者提出了两种应对方式:

  1. 学习培养充满活力和驱动力的感觉,让这种感觉能更频繁地出现。

  2. 学习如何在没有驱动力的情况下,依然去做符合自己最大利益的事。培养自己做需要做的事情的能力,即使并不是完全自愿的。

这需要我们转变思维方式,不再将驱动力视为行动的必要条件,而是将其视为可以通过行动培养的能力。通过持续实践,我们能够逐步建立起即使缺乏动力也能采取行动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拖延症和快感缺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拖延通常源于对压力或不适的逃避,而快感缺失则指无法从过去喜欢的事中获得乐趣,常与抑郁症有关。对于后者,即便暂时感受不到快乐,也要坚持做那些重要的事,这样才能重新找回曾经的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