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之心启说服之门,巧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洞察所好心悦诚服

《逻辑说服力》笔记

以倾听之心开启说服之门

在《逻辑说服力》一书中,作者陈浩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他指出,真正有效的说服不是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先学会倾听对方的声音。正如著名作家陶乐斯·蒂克所言:”要把耳朵而不是嘴巴借给别人,这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书中通过几个生动的案例阐述了这一观点。比如,一位化妆品推销员张晓通过认真倾听女主人讲述兰花种植的经验,赢得了对方的好感,最终成功达成交易。反面例子则是业务员吴亮,他只顾询问客户的订货量,对客户儿子考上大学的喜事置之不理,结果导致客户不愿再与他合作。

这些案例启示我们,倾听不仅能满足对方的倾诉欲,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想法。只有充分倾听,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为之后的说服奠定基础。正如书中所言:”倾听是为了更好地说服。”🎧👂

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说服艺术

陈浩在书中介绍了一种巧妙的说服技巧 – 借力打力。这种方法利用对方的言论或外部力量来达到说服目的,犹如太极拳中以柔克刚的招式,能够事半功倍。

书中列举了几个经典案例。1984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中,里根巧妙借用对手蒙代尔的话,将”年龄大”的劣势转化为”经验丰富”的优势。战国时期的晏子出使楚国,面对楚王的刁难,他三次借力打力,化解了楚王的羞辱,展现了超群的辩才。

这种方法的精髓在于善用对方的力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它要求我们在交谈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迅速捕捉可以借用的话题或论点。正如太极拳讲究借力打力,说服艺术同样需要巧妙运用这一技巧,方能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

投其所好,打开心扉的说服妙招

《逻辑说服力》一书还强调了”投其所好”这一说服技巧的重要性。作者陈浩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事情。如果能够抓住对方的兴趣点,就能轻松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进而打开心扉。

书中以清末官商盛宣怀为例,展示了这一技巧的运用。盛宣怀在见醇亲王时,深知对方是个保守派,且喜好诗词。于是他巧妙地将自己的政治抱负与醇亲王的兴趣结合起来,成功赢得了对方的支持。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有效的说服需要我们具备洞察力,了解对方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文化修养。只有投其所好,才能让对方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观点。

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技巧同样适用。比如,在商务谈判中,如果能够事先了解客户的兴趣爱好,在闲聊时提及相关话题,就能迅速拉近彼此距离。据统计,超过60%的成功商务谈判都始于双方在非商务话题上的共鸣。🤝💼

总的来说,《逻辑说服力》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说服技巧。无论是倾听的艺术、借力打力的策略,还是投其所好的方法,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只有真正掌握这些技巧,我们才能在各种场合下游刃有余地说服他人,达成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