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低价值》笔记
洞悉价值根源,走出价值泥潭
在团长黄启团的《告别低价值》一书中,我仿佛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心灵远足,探寻自我价值的真谛。本书并未将视角局限于对既定价值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价值感的塑造机制,犹如一位经验老道的园丁,悉心指点我们如何松土、施肥,最终培育出内在价值的参天大树。作者并未开门见山地给出定义,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徐徐展开,引导读者进行自我探索。其中,美国催眠大师米耶顿·埃里克森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埃里克森并非直接否定老妇人的消极,而是敏锐地发现了她照料非洲紫罗兰的天赋,并巧妙地引导她将这份天赋转化为对他人的馈赠。老妇人通过赠送鲜花,不仅美化了小镇,也赢得了邻里乡亲的尊重与爱戴,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真理:价值感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基石之上。正如一句谚语所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向他人伸出援手,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时,这份善意也会反哺自身,滋养你的心灵,让你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意义与价值。而在现代社会,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志愿者们利用业余时间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在线辅导,不仅帮助孩子们增长知识,也让自己在奉献中体验到价值感。截至2023年底,中国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超过2.2亿,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奉献的真谛,也为社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正如作者所言,自我价值的关键在于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而要建立这种信念,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通过实际行动为他人创造价值,获得他人的认可与赞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感。
先天后天滋养,双管齐下提升价值
书中进一步阐述了先天与后天因素对自我价值的影响,犹如一幅阴阳太极图,揭示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先天因素指的是我们早年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营养,而后天因素则指的是我们通过后天的努力,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所获得的滋养。如果说先天因素是地基,那么后天因素就是添砖加瓦。地基越稳固,高楼大厦才能巍然屹立;心理营养越充足,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完美的童年,获得充足的心理营养。对于那些先天不足的人来说,后天的努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帮助他人,我们可以从外界获取正向反馈,弥补先天不足,提升自我价值感。正如作者分享的自身经历,他在授课过程中,学员们积极的反馈与肯定,能够让他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在马来西亚的授课经历却让他备受打击,因为当地华人文化较为内敛,不善于表达赞美,导致他无法从学员身上获得滋养,身心俱疲。这说明,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这种能量的汲取,就好比智能手机📱需要充电一样,只有保持电量充足,才能正常运行。反之,如果长期处于消耗状态,最终会导致电量耗尽,甚至关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他们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每天都感到身心俱疲,却又不敢轻易辞职,因为害怕失去经济来源。殊不知,这种长期处于消耗状态的生活,不仅会损害身心健康,也会逐渐降低自我价值感,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觉察内在创伤,疗愈过往的伤痕
书中进一步深入到心理创伤的议题,犹如一位技艺精湛的外科医生,帮助我们找到潜藏在心灵深处的伤疤,并提供疗愈的方案。作者并未将创伤定义为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指出,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创伤,而这些创伤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今天的生活。作者同事惧怕小狗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童年时期被恶犬追逐的经历,让他在心中埋下了恐惧的种子,即使面对温顺无害的博美犬,仍然会感到害怕。这种恐惧并非理性的,而是源于过往的创伤体验。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的是个体在经历或目睹重大事件后,所产生的心理失调后遗症。然而,作者也指出,并非所有创伤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很多时候,我们所经历的创伤可能并不明显,但却会在无形中限制我们的人生。例如,有些人因为童年时期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导致长大后缺乏自信,害怕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缺乏自信并非天生的,而是源于过往的创伤体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7.6亿人受到精神障碍的影响,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与过往的创伤经历有关。🤯认识到创伤的存在,是疗愈的第一步。只有当我们勇敢地面对过往的伤痕,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疗愈。而疗愈创伤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等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是走出创伤阴影的关键。
远离负面黑洞,拥抱生命发光体
最后,作者给出了提升自我价值的具体建议,犹如一位智慧的长者,指引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正确的方向。作者建议我们,要多与积极乐观的人交往,远离那些消耗我们能量的“黑洞”。正如俗话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积极向上的人在一起,我们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变得更加乐观开朗,充满活力。反之,与消极悲观的人在一起,我们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变得焦虑、沮丧,失去前进的动力。作者还建议我们,要多做善事,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帮助他人时,不仅能够提升自我价值感,也能够收获他人的尊重与爱戴,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美好。正如特蕾莎修女所说:“爱,始于家庭,但不要因此止于家庭。”将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世界充满温暖与关怀,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的方向。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3年世界幸福报告》,幸福感最高的国家往往也是那些社会凝聚力强、互助友爱程度高的国家。🥰这说明,幸福感并非仅仅源于物质财富,更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支持。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付出、学会与他人分享爱,让我们的生命在奉献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总之,《告别低价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心理学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它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自我价值,勇敢地面对过往的伤痕,积极地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