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低价值》笔记
价值溯源:探寻自我低估的深层密码
初读《告别低价值》,仿佛置身于一场关于心灵秘境的探险。作者黄启团(团长)并未开门见山地给出答案,而是循循善诱,引领读者抽丝剥茧,探寻“自我价值”这一命题的内核。价值感,如同一座冰山,我们所能感知的,不过是浮出水面的小小一角,而隐藏在深海之下的,却是塑造我们人生轨迹的巨大力量。书中并未落入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以“身心一体”的视角,将中医的“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的概念巧妙地引入心理学领域,譬如,将童年时期父母的肯定、认可比作“先天之气”,奠定了个体自我价值感的地基;而成年后通过自我提升、贡献社会所获得的认可,则如同“后天之气”,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这种比喻犹如醍醐灌顶,让人豁然开朗。回溯过往,我们常常能从原生家庭中找到自我价值感低迷的蛛丝马迹。或许是父母无意间的否定,或许是过高的期望带来的压力,都可能在无形之中刻下“我不够好”的印记。这些印记如同潜伏的病毒🦠,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发作,让我们在职场上畏首畏尾,在亲密关系中患得患失,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踟蹰不前。近年来,“内卷”、“躺平”等社会现象的背后,也隐藏着集体性的自我价值感焦虑。根据《2023年职场人心理健康洞察报告》📊显示,超过70%的职场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其中“自我价值感低”是主要诱因之一。他们渴望被认可,却又害怕被否定,最终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沼。所以,溯源自我价值的形成,觉察那些潜藏在意识深处的负面信念,是告别低价值的第一步。
后天滋养:重塑自我价值的进阶之路
倘若“先天之气”不足,难道我们只能听天由命吗?《告别低价值》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作者强调,即便童年经历不尽如人意,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重塑自我价值。正如中医可以通过调理脾胃,以“后天之气”补“先天之气”一样,心理学也提供了诸多途径,帮助我们疗愈内在创伤,提升自我价值感。书中引用了催眠大师米耶顿·埃里克森的故事,那位独居老妪通过种植非洲紫罗兰,为他人带来快乐,最终重拾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这个案例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它告诉我们,自我价值的提升,并非只能依靠内在的自我肯定,还可以通过外在的行动来实现。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正念冥想🧘♀️,通过觉察当下的感受,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减少自我批评;其二,积极行动💪,设定可实现的小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其三,贡献社会🤝,参与志愿活动,帮助他人,感受自己的价值,获得他人的认可;其四,人际链接💞,与积极向上的人交往,获得支持与鼓励,打破负面思维的恶性循环。正如《2024年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指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青年,普遍具有更高的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而后天滋养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投入,不断地学习与成长,才能最终抵达自我价值的彼岸。
疗愈创伤:内在修复与重生的钥匙
《告别低价值》中提及,疗愈内在创伤是提升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犹如为心灵进行一次深层清洁,扫除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障碍。内在创伤,往往源于早年的负面经历,如家庭暴力、情感忽视、校园霸凌等。这些经历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让我们在成年后依然无法摆脱阴影。就像有研究表明,童年时期遭受过情感虐待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出现自我价值感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其比例高达67% 💔。疗愈创伤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过去,接纳自己的脆弱,并寻求专业的帮助。
催眠、家庭重塑等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我们回到过去,重新审视那些创伤事件,改变我们对事件的看法,从而减轻其对我们的影响。当然,疗愈创伤并非只有心理治疗一种途径。艺术疗法🎨、音乐疗法🎵、运动疗法⛹️♀️等,都可以帮助我们释放情绪,表达自我,修复内在的伤痕。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并坚持下去。正如一句古老的谚语所说:“时间是最好的医生”,只要我们给予自己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终将走出阴影,重获新生。疗愈创伤,不仅是为了告别过去,更是为了迎接更美好的未来。一个内心充满力量的人,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的挑战,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