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笔记
错误:心理模型的更新信号
世界瞬息万变,我们的心理模型也需不断更新以准确反映现实。错误,便是提醒我们心理模型过时的警报🎯。例如,当我们认为大象有四个膝盖,而实际只有两个时,这种偏差会让我们惊讶,注意力也会集中。每当预测与现实冲突,大脑深处的前扣带回皮质会产生“错误正波”,其大小取决于冲突程度。只有较大的“错误正波”才会触发警报,小偏差往往难以引起警觉。
在现实生活中,错误警报触发后,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在学生群体中,被贴上“神童”标签的孩子,可能会将错误视为对自我的威胁,进而选择忽视错误,以避免失败。然而,这却阻碍了他们的成长与创新😔。
从错误中学习的阶段
从错误中学习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首先是意识,只有意识到错误,才有解决的可能。但根深蒂固的心理模型会让我们难以察觉差距,此时师长的支持至关重要。其次是分类,将错误划归到较小的功能分组,有助于挖掘原因。然后是纠正,需要知识和练习,师长能提供帮助。最后是自主,当面对未知错误时,只能依靠自己独立探索🧐。
以学习数学为例,学生可能在考试中犯下各种错误,如运算错误、理解错误等。通过分类,能更清晰地看到错误形式和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纠正,最终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阶段。
对错误警报的反应及影响
面对错误警报,我们有两种常见反应:专注或忽视🤔。选择专注错误,大脑的沟通信号会转变成θ波,处理奖赏的大脑区域活动减少,引导注意力集中的区域活动增加,有助于从错误中学习。若选择忽视,信号会转变成β波,阻碍学习。
个人化是决定我们反应的主要因素。当错误被视为针对个人的威胁时,我们往往会忽视;反之,则能轻松专注并从中吸取教训。比如,在智力测试中表现出色的孩子,若将“神童”标签个人化,就可能因害怕错误而自我设限。
好奇心与错误的关联
好奇心促使我们填补知识的差距。就像影视作品利用错误警报吸引观众,引发好奇心。然而,兴奋感往往源于寻找答案的过程,而非得到答案本身😕。
比如,当我们知道了谁真正发明了灯泡,好奇心带来的吸引力可能会消退。正如赛车,车手在赛道上的拼搏才是最令人兴奋的,而非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理解这一点,能让我们更愿意面对错误,参与到错误分析的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