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笔记
洞察力萌芽的源泉:好奇心与竞争优势的交织
阅读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的《创造力》时,我仿佛走入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思想实验场。书中对于创造力源泉的探究,像一束光,照亮了人类心智深处那片幽暗而神秘的区域。作者并未将创造力简单地归因于天赋异禀,而是细致地剖析了好奇心、环境影响以及竞争优势在塑造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跃然纸上,如同一部部引人入胜的短片,在我的脑海中轮番上演。例如,神经心理学家布伦达·米尔纳对自己“对事物,哪怕是周围微小的事物都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好奇”的描述,社会学家戴维·瑞斯曼那句“如果你问什么驱动着我,我会说是好奇心”,都如同一把把钥匙🔑,开启了通往创造力殿堂的大门。那么,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又从何而来呢?作者认为,孩子们会对那些能让他们在竞争资源上占据优势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赢得重要人物(如父母或老师)关注与赞美的活动。例如,一个孩子如果因其在体操方面的出色表现而受到赞赏,便可能会对体操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一个孩子如果因其绘画才能而获得同伴的羡慕,则可能会在美术领域投入更多精力。这种竞争优势并非绝对的天赋,而是在特定环境中相对而言的优势。正如书中提到的,一个天赋平平的女孩,如果周围的人都不擅长音乐,她可能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一个数学天赋异禀的男孩,如果他的哥哥被认为是数学天才,他可能会选择发展自己第二擅长的事情,以免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这种竞争优势的获得,有时源于遗传,有时则源于社会环境的激发。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受到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叔叔的影响,从小便立志投身科学事业,便是典型的例子。
命运的奇妙转折:从既定航线到创新之路
书中也颠覆了一种固有的观念,即并非所有具有创造力的人,都从小就对自己的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乔纳斯·索尔克,这位发现了小儿麻痹症疫苗的科学家,年轻时曾梦想成为一名律师,卓越的德国诗人希尔德·多明在母亲去世后才开始创作诗歌,简·克雷默在20多岁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想从事什么职业。这些案例无不表明,创造力的萌发,并非总是遵循一条笔直的道路,而常常是在命运的迷宫中不断摸索、尝试和转变的结果。化学家伊利亚·普里高津的人生经历更是充满了戏剧性。他最初对哲学、艺术和音乐感兴趣,后来迫于家庭的期望学习法律,在研究刑法时又对罪犯的心理产生了兴趣,最终才走上了化学研究的道路,并获得了诺贝尔奖。普里高津的故事告诉我们,好奇心是驱动我们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引擎,而父母的期望、知识环境所提供的机会以及个人的实验结果,则如同风帆,共同推动我们驶向创造力的彼岸。人文探索与科学探索的协同作用,更是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普里高津便是最好的例证。他将热力学中的规律与哲学思考相结合,提出了“耗散结构”和“自组织系统”等概念,这些概念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和人格发展等领域。可见,创造力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家庭的温暖港湾:激发并引导孩子兴趣的关键
书中强调了家庭在培养孩子创造力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父母对孩子智力发展的贡献,有时仅仅在于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耐心倾听他们的观点。小说家罗伯逊·戴维斯感激他的父母,因为他们从未拒绝过孩子们的任何请求,只要这些请求对孩子们有帮助。他们慷慨地支持他接受教育,并在音乐和文学方面为他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其他情况下,整个家庭都会动员起来,共同帮助孩子培养兴趣。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伊曼和她的姐妹们,每个人都被委派了一位姑姑、姨妈或叔叔、舅舅,每个月负责至少带她们去两次博物馆和听音乐会。这样的安排,既减少了手足之间的竞争,又强化了个人兴趣。伊莎贝拉·卡尔的故事更是令人动容。她的父母是波兰移民,收入有限,但即使在大萧条时期,她的母亲也会省下生活费,带全家人去东海岸度假,参观图书馆、博物馆,听音乐会。伊莎贝拉说:“他们非常擅长引导我们去认识世界,尽管他们的资源很有限。”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最终使伊莎贝拉成为了一位顶尖的晶体学专家。这些案例无不表明,父母的关爱、支持和引导,是孩子培养兴趣、发展创造力的重要保障。即使孩子不需要在早期就发展对某个领域的兴趣,但早期富足而多样化的生活经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也会大有裨益。一个温馨、和谐、充满鼓励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创造力生根发芽的沃土。
竞争中的滋养:逆境中绽放的创造之花
对于那些不得不与贫穷或社会地位低下的背景进行抗争的孩子来说,父母强有力的影响尤为重要。在缺少其他优势的情况下,比如无法进入好学校或者没有良师益友,如果再没有父母的支持与引导,孩子就很难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这些孩子往往需要在逆境中寻找机会,在竞争中不断磨砺自己,才能最终绽放出创造之花。书中虽然没有过多地提及这类案例,但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持梦想、不断奋斗的人们,他们所拥有的创造力,往往更加坚韧、更加具有生命力。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创造力并非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潜能。只要我们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不断学习,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而对于那些拥有良好教育资源和家庭背景的孩子来说,更应该珍惜这些优势,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正如书中所说,创造力是一种社会资源,它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