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
时间是最公平的伙伴
时间,这个看似公平却又极具诡计的存在,是每个人生命中最忠实的伙伴。它不因人的地位高低而改变速度,不因人的努力程度而放慢脚步。《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提到,真正高明的时间管理,是将时间视为朋友,而非敌人。朋友之间的交往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时间也不例外。它不会因为我们的懒惰而停留,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急躁而加速。与时间和解,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在它的节奏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书中提到的钟道隆先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在学习英语时,坚持每天听写A4纸20页,甚至在晚上开会晚了也要补上。从1980年1月31日到1983年2月,他写满了一柜子的听写记录,用去了整一把圆珠笔芯,听坏了9部电子管收音机,3部半导体收录机,4部单放机,翻坏了2本词典。这些数据背后,不仅是坚持的力量,更是对时间的极致利用。钟道隆明白,时间是最公平的伙伴,它不会偏袒任何人,只会默地流逝。与其抱怨时间不够,不如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将时间变成自己的朋友。
方法论的迷思与觉醒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人们常陷入一个误区:不断寻找所谓的“更好的方法”。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搜索“高效学习的10种方法”、“如何在一周内学会英语”的技巧,却忽略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方法的重要性往被我们夸大了。《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提到,适合所有人的方法根本不存在,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适合别人的方法可能对自己却是适得其反的。
俞敏洪的故事 📅 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为了将新东方做大,要提前一年安排下一年的时间表。他的Outlook日程表每天都满当,甚至可以用“密集”来形容。然而,这种对时间的管理方式对他有效,却不一定对所有人都适用。每个人的生活节奏、目标和习惯都是不同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关键。与其沉迷于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因为只有在行动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痛苦:人生的必修课
痛苦,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从小时候害怕打针的痛苦,到成年后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痛苦总是如影随形。《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提到,痛苦是人类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我们的大脑会自动遗忘痛苦,这种机制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大意义。如果我们无法遗忘痛苦,生活将会变得难以忍受。
书中提到的亚伯拉罕·林肯 🏛️ 的故事,正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他在年幼时失去了母亲,经历了多次失败,甚至在当选美国总统后仍然遭遇暗杀。然而,他的故事并不是关于痛苦的故事,而是关于如何面对痛苦、超越痛苦的故事。正如书中所说,痛苦并不会因为我们害怕它而消失,相反,当我们学会用心智转移注意力时,痛苦反而会逐渐消失。
时间与痛苦的终极启示
时间和痛苦,这两个看似无关的概念,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被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时间教会我们如何与痛苦和解,而痛苦则教会我们如何珍惜时间。书中提到,人类的大脑有一种遗忘痛苦的功能,这种功能使得我们能够在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后,依然能够继续前行。正如书中所说:“痛苦就是这样。一旦我们学会在痛苦出现的时候运用心智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痛苦就几近自动消失。”
这本书的终极启示在于:时间是最公平的伙伴,而痛苦是人生的必修课。与其害怕痛苦,不如学会与之共处;与其抱怨时间的匆,不如珍惜每一刻,将时间变成自己的朋友。正如书中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无法改变时间的流逝,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时间的态度;我们无法避免痛苦的到来,但我们可以学会如何面对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