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的心理韧性,从失败中崛起,化消极为动力,保持内心平静

《超水平发挥》笔记

从失败中崛起:冠军的心理韧性与自我调节

在《超水平发挥》一书中,作者D.C. 冈萨雷斯和爱丽丝·麦克维深入探讨了顶尖运动员如何应对失败并从中汲取力量。真正的冠军绝不会陷入自责的泥沼,而是能够迅速调整心态,将注意力聚焦于可控因素,为下一场比赛做好充分准备。他们深谙一个道理:每次挫折背后都蕴藏着强势反弹的种子。

例如,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美国游泳选手迈克尔·菲尔普斯在200米蝶泳决赛中仅获得银牌 🥈,这对这位”飞鱼”来说无疑是一次打击。然而,菲尔普斯并未沉溺于失败的阴霾中,而是迅速调整心态,在随后的4×200米自由泳接力赛中助力美国队夺得金牌 🥇。这种从失败中崛起的能力,正是冠军选手区别于普通运动员的关键所在。

驾驭恐惧:化消极为动力的心理技巧

书中指出,害怕失败往往会成为阻碍运动员发挥最佳水平的心理障碍。然而,恰当地认识和驾驭恐惧感,反而能成为推动自我突破的强大动力。作者强调,内心强大的运动员会从全新的视角看待失败,将其视为通往卓越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学习机会。

以美国网球名将小威廉姆斯为例,她在2004年温布尔顿网球锦标赛上遭遇了职业生涯的低谷,在半决赛中意外败北。然而,小威并未被失败的阴影笼罩,而是将这次挫折转化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在随后的美国网球公开赛中,她以更加坚定的意志和精进的技术,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捧起冠军奖杯 🏆。这充分展现了顶级运动员如何将对失败的恐惧转化为推动自我进步的强大动力。

控制恐惧:保持内心平静的关键策略

书中提到了一个生动的比喻:飓风眼。就像飓风中心往异常平静一样,真正内心强大的运动员即便身处压力重重的环境,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作者强调,控制恐惧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选择和策略。选择是指我们是否决定直面恐惧;策略则是指在做出这一决定后,如何继续前进。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飞鱼”菲尔普斯为例。在100米蝶泳决赛中,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为这关系到他能否打破马克·斯皮茨保持的单届奥运会7金纪录。比赛中,菲尔普斯一度落后,但他并未被恐惧感支配。通过控制呼吸 🧘‍♂️、保持专注,他在最后时刻以.01秒的微弱优势击败对手,成功夺金。这充分体现了顶级运动员如何在关键时刻驾驭恐惧,保持内心平静,从而创造出超水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