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自信如何影响人类决策?——从《思考,快与慢》看认知偏差

《思考,快与慢》笔记

过度自信的企业家:乐观主义的双刃剑

在《思考,快与慢》中,丹尼尔·卡尼曼以其深邃的认知心理学洞察,揭示了人类决策中一个普遍却危险的特质——过度自信。书中通过一个发生在温哥华岛的汽车旅馆案例,生动地展现了企业家如何在乐观主义的驱动下,忽视外部环境和历史经验。那个由教师转行开办汽车旅馆的年轻夫妻,尽管前几任老板均以失败告终,却坚信自己能成功。这种乐观主义虽然激发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为资本主义经济注入活力,但也常导致决策失误。

📊 数据显示,小型企业的失败率居高不下。根据伦敦经济学院的研究,超过60%的新企业在三年内倒闭。然而,政府是否应该支持这些“乐观主义烈士”?这成为一个棘手的政策难题。行为经济学家建议采取“温和的家长式作风”,通过提高储蓄率等方式间接支持企业家,但这种做法的效果仍存疑问。

竞争忽视:大片扎堆上映的背后

书中引入了“竞争忽视”这一概念,解释了为何好莱坞大片常扎堆上映。以迪士尼制片厂董事长的坦率供词为例,当被问及为何同期推出多部大制作时,他回答:“一切都是因为自负。”这种自负并非源于傲慢,而是源于人类认知中的系统1特征,即“眼见即为事实”。制片厂主管更关注自己的电影质量和宣传能力,而忽视了市场竞争的整体情况。

🎥 举例来说,1998年《世纪大毁灭》和《独立日》两部科幻大片同期上映,导致市场过度饱和,最终双亏损。这种现象在其他行业同样普遍。企业家和决策者往陷入“规划谬误”,过分关注自身计划,而忽视竞争对手的动向和市场变化。

过度自信的专家:预测的虚假命题

书中通过一项针对财务总监的调查,揭示了专家预测的惊人虚假性。杜克大学的研究显示,11600份对标准普尔指数的预测与实际走势的相关系数接近零!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财务总监的“80%置信区间”预测,实际出现“意外”的频率高达67%,远超预期的20%。

📉 这种“过度自信”现象不仅限于金融领域。在医学领域,一项研究发现,临床医生对病人诊断“完全确定”的情况下,错误率高达40%。这种自信 Crisis 不仅存在于个体层面,还可能通过社会互动传染,形成集体认知偏差。

认知偏见的社会后果

书中指出,过度自信的专家往更容易出现在媒体上,这种“自信 Sell”现象造就了一个危险的社会循环:公众对自信的专家更为信任,而专家则因此更愿意表达过度自信的观点。这种循环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专家和企业间的竞争导致对风险的系统性忽视。

🌟 正如纳西姆·塔勒布所言,“对不确定性的了解不足,必然导致承担不必要的风险。”然而,乐观主义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认识到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并通过制度设计来缓解过度自信的负面影响。

结语

《思考,快与慢》不仅是一部认知心理学的经典著作,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决策中的种偏见与局限。通过解构过度自信的本质,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自我认知的契机。正如书中所言,“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往是智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