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谈判技巧:如何在沟通中避免成为‘点子杀手’

《好说话》笔记

语过之而无损:如何在谈判中避免成为“点子杀手”

在现代职场中,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讨论方向,是每个职场人追求的技能。然而,许多人在讨论中往陷入两个极端:要么过于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打断他人的思路;要么一味附和他人,缺乏独立见解。《好说话》一书指出,这两种情况都可能成为“点子杀手”,阻碍创意的产生和讨论的深入。

书中提到,常见的接话方式如“你说的很对/不对……我觉得……”虽然看似礼貌,但实际上容易让讨论陷入停滞。更好的接话方式是:“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我试着补充一个角度……”这种表达方式既能肯定对方的想法,又能在不否定他人的情况下提出新的观点,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

例如,在讨论“如何降低成本”时,如果直接说:“你这个想法很好,不过成本控制是个问题,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可能会让对方感到被否定。而如果换成:“大家刚才提出的想法,都很有意思。我试着补充一个角度——没有可能,成本降不下来,是因为规模做不上去呢?以更大的量级跟供应商谈判,很多价格,应该都是可以更优惠的吧?”这样既提出了新观点,又没有否定他人,讨论也会更加顺畅。

探寻真实需求:如何在对话中触及对方的深层意图

在产品调研和客户需求分析中,如何准确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书中指出,直接问“你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往无法触及客户的真实需求,因为这种问题容易让客户陷入对“完美产品”的想象中,而忽略了实际使用场景。

以索尼的数码摄像机为例,尽管其功能齐全、技术先进,但销量并未达到预期。而GoPro摄像机则因其简单易用、轻巧可靠的设计理念,成功切中了客户的真实需求。客户真正需要的不是一台功能强大的摄像机,而是能够在旅游或派对中轻松记录影像的工具。

因此,为了探寻真实需求,应该问:“你在什么状况下,会用到这个产品呢?能描述一下这些场景吗?”这种开放性的提问能够让客户跳出对“完美产品”的执念,深入思考自己在实际使用中的需求。

以迟疑换取可信:如何在没有标准答案时更具说服力

在理财咨询、医疗诊断等领域,面对客户的提问,许多人认为必须迅速给出答案才能表现专业。然而,书中指出,这种“不假思索”的回答方式反而可能降低可信度。因为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过于快速的回答会让人觉得缺乏深思熟虑。

例如,当客户询问投资建议时,直接说:“我以这么多年的专业经验向你保证,×股票绝对值得买!”虽然表现出自信,但也可能让客户感到不安。而如果换成:“这个问题很复杂,让我想一下……以你的情况,×股票应该是可以适当投资的。”这样既表现了专业性,又让客户感到被重视。

适当的迟疑不仅能够给自己更多思考的时间,还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和对问题的深思熟虑,从而增强说服力。

延伸思考:语言的艺术与人性的温度

书中提到的“有意思”这个词,堪称接话的“万能钥匙”。无论是鼓励对方继续发言,还是缓冲时间以便思考,都可以用“有意思”开头。例如,当不同意他人意见时,可以说:“你这个想法有点意思,这让我想到……”这样既不会直接否定对方,又能自然地引出自己的观点。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语言的艺术与人性的温度。在交流中,过于追求效率和结果,往会忽略了语言的温度和情感的传递。真正的好对话,不仅是信息的交换,更是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碰撞。

通过这些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好说话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态度。它要求我们在交流中既要有逻辑和条理,又要有情感和温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