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与队列的实现与应用,逆波兰表示法与循环调度法解析

《挑战程序设计竞赛》笔记

栈的概念与逆波兰表示法的计算

栈是一种基础的数据结构,其操作遵循“后进先出”的原则。通过栈,我们可以高效地实现逆波兰表示法的计算。逆波兰表示法是一种无需括号的算式表示方法,操作数在前,运算符在后。例如,算式“3 8 1 +”可以通过栈计算出结果。

在计算过程中,程序从算式的开头逐一读取字符串。如果读取到的是操作数(数值),则将其压入栈中;如果是运算符(如加减乘除),则从栈中取出两个数值进行计算,并将结果重新压入栈中。最终,栈中剩下的数值即为计算结果。这种方法不仅简化了算式的表示,还避免了括号的使用,使得计算过程更加直观。

栈的实现可以通过数组或指针来完成。使用数组实现栈时,需要一个栈顶指针top来跟踪栈顶的位置。push函数将元素压入栈中,pop函数将栈顶元素取出。栈的初始化、满栈检测和空栈检测都是栈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栈的主要操作及其伪代码实现:

initialize() 
    top = 0;


isEmpty() 
    return top == 0;


isFull() 
    return top >= MAX - 1;


push(x) 
    if (isFull()) 
        错误(上溢);

    top++;
    S[top] = x;


pop() 
    if (isEmpty()) 
        错误(下溢);

    top--;
    return S[top + 1];

栈的数组实现与动态演示

栈的数组实现是通过一个一维数组S和一个栈顶指针top来完成的。数组S用于存储栈中的元素,top指向栈顶元素的位置。初始时,top为0,表示栈为空。

push操作中,首先检查栈是否已满。如果栈未满,则将top加1,并将元素x存入S[top]。在pop操作中,首先检查栈是否为空。如果栈不为空,则将top减1,并返回S[top + 1]

以下是栈的动态演示:

  1. 初始状态:栈为空,top = 0
  2. push(3)top变为1,S[1] = 3
  3. push(8)top变为2,S[2] = 8
  4. push(1)top变为3,S[3] = 1
  5. 遇到运算符+:取出18,计算1 + 8 = 9,将结果9压入栈中,top变为4,S[4] = 9
  6. 遇到运算符+:取出39,计算3 + 9 = 12,将结果12压入栈中,top变为5,S[5] = 12

最终,栈中剩下的数值12即为计算结果。

队列与循环调度法的模拟

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的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任务调度等场景。循环调度法是一种常见的CPU调度算法,通过时间片轮转的方式处理任务。

在循环调度法中,任务按顺序排成一列,CPU逐个处理任务,每个任务最多处理一个时间片(如100ms)。如果任务在时间片内未完成,则将其移动至队列末尾,等待下一次调度。例如,假设任务A需要150ms,时间片为100ms:

  1. 任务A被处理100ms,剩余50ms,将其移到队列末尾。
  2. 任务B被处理80ms,完成任务,总时间180ms。
  3. 任务C被处理100ms,剩余100ms,将其移到队列末尾。
  4. 任务D被处理100ms,剩余100ms,将其移到队列末尾。
  5. 任务A(剩余50ms)被处理50ms,完成任务,总时间230ms。

以下是队列的主要操作及其伪代码实现:

enqueue(x) 
    Q[tail] = x;
    tail++;


dequeue() 
    int temp = Q[head];
    head++;
    return temp;

数据结构的复杂度分析与应用

栈和队列的操作复杂度均为O(1),即每次操作的时间与数据量无关。栈的pushpop操作只涉及栈顶指针的加减和数组的存取操作,时间复杂度非常低。队列的enqueuedequeue操作同样只涉及队头和队尾指针的移动,时间复杂度也为O(1)。

数据结构的复杂度分析是程序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选择数据结构,可以显著提高程序的效率。例如,在逆波兰表示法的计算中,栈的使用使得算式的解析和计算变得简单高效。在任务调度中,队列的使用使得任务的管理和调度变得有序可控。

总之,栈和队列是程序设计中的两大基础数据结构,理解它们的实现原理和应用场景,对于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数据结构,并在实际编程中灵活运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