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说话》笔记
说服的艺术:激发对方的内在诱因
在《好说话》中,作者马薇提出了一个颠覆传统说服方式的观点:与其强调产品的优点,不如强化对方的内在诱因。这种说服方式的核心在于,人们往更关注自己是怎样的人,而非产品的客观优点。正如书中所述,当一个人确认了自己的“人设”后,他会不自觉地去维护这种一致性,从而做出相应的行为。
一个经典的案例是冰激凌厂商的试吃活动。直接邀请路人试吃新口味的成功率并不高,但如果先问一句:“您不是一个勇于尝试新事物的人?”试吃的成功率就会大提高。这种方法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让对方在确认了自己的“人设”后,试吃行为自然成为维护这种人设的方式,而非单纯的利益权衡。
这种技巧在健身房销中同样适用。当面对是否购买健身卡的决定时,如果问题转化为“我不是一个积极的人”或“我不是一个愿意提升自己的人”,对方就会更难以拒绝。正如书中所说,人们会为了维护自我一致性而做出改变。
特色反问法:三步说服术
书中还介绍了一种高效的说服技巧——“特色反问法”。这种方法通过三步走:特色、价值、反问,将产品的优点植入对方心中。例如,在推荐一部手机时,可以这样说:“这部手机有前后2000万像素(特色),拍照效果特别好看(价值),现在手机功能都差不多,挑手机不就该挑拍照功能强的吗(反问)?”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反问句比陈述句更容易得到对方的认同。例如,“买手机就是要买拍照好的”容易引发抗拒,而“挑手机不就该挑拍照功能强的吗?”则显得更为柔和,像是在征求对方的意见。正如书中延伸思考所提,反问句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并认同你的观点。
化解冲突:挑对人设再开口
在处理人际冲突时,话语的效果往取决于说话人的身份地位。书中指出,话该不该说,并不取决于内容是否正确,而是说的人是否合适。例如,父母催婚时,直接反驳可能会引发反感,但如果先说“我知道这话不该我说”,再客观分析,效果会更好。
这种方法在职场中同样适用。例如,当领导将KPI定得过高时,直接表达反对意见可能会引发不满,但如果先表明自己理解领导的立场,再提出建议,效果会更佳。正如书中所说,话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话人的身份和语气。
延伸思考:自我一致性的双刃剑
书中还提醒我们,自我一致性并非总是良性的。骗子可能会利用这一点,将你框定在他预设的人设中。例如,先问你“想不想发财”,再引导你接受高风险的商业计划。因此,在维护自我一致性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避免被不良人设所束缚。
总之,《好说话》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实用的沟通技巧,从说服的艺术到化解冲突的方法,都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通过强化对方的内在诱因、运用特色反问法、挑对人设开口,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达到预期的效果。正如书中所言,好说话,不仅是技巧,更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