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说话》笔记
驱散云雾:惊喜代替承诺的艺术
在人际交往中,承诺往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会让对方感到安心,但也可能在无法兑现时带来失望。《好说话》的作者马薇提出了一种更为巧妙的沟通方式——用“惊喜”代替“承诺”。这种方式不仅能避免因无法兑现承诺而带来的尴尬,还能在对方意想不到时带来更多的喜悦和满足感。
例如,假设你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爽约一次约会,你可以选择在事后以惊喜的形式弥补。比如,在对方不知道的情况下预定一家她一直想去的餐厅,或者送上一份她喜欢的礼物。这种出其不意的举动,不仅能弥补因爽约而产生的失望,还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用心和诚意。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并没有对未来做出任何承诺,因此即使以后再次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现,也不会让对方感到失望。
这种“惊喜”方式的核心在于主动性和意外性。它不仅能让对方感到惊喜,还能让他们意识到,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因为你没有做出任何承诺,却仍然主动去做一些让他们开心的事情,这种行为本身就比任何承诺更有说服力。
点亮星空:能动性话语的力量
语言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引导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好说话》中提到,能动性话语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走出困境的语言方式。它不仅能让人从被动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还能激发他们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当朋友抱怨工作压力过大时,很多人会本能地选择安慰对方:“加油!天道酬勤!只要坚持下去,总会看到希望!”这种说法虽然出于好意,但却并没有真正帮助对方解决问题。更好的方式是引导对方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既然你这么能干又这么辛苦,那就得好想,要怎样才能让老板知道你的付出?或者说,要怎样可以顺势跟老板要求加薪呢?”这样的语言方式能够让对方从被动的抱怨中转变为主动的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动性话语的核心在于引导对方从被动接受现实转变为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对方走出困境,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积极的力量,从而更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
解锁心灵:正确安慰的艺术
安慰他人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对方处于痛苦中的时候。《好说话》中指出,许多人在安慰别人时会本能地选择说“不要想太多”,但这种说法往会让对方感到更加痛苦。因为痛苦本身就是一种需要面对和思考的情绪,简单地告诉对方“不要想太多”并不能真正帮助他们走出痛苦。
更好的方式是引导对方以正确的方式看待痛苦。例如,当朋友因失恋而痛苦时,你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痛苦,而且一时走不出来,这很正常。不过你可以认真想一想,两年后、五年后、十年后,你现在这段经历,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帮助呢?”这种说法不仅承认了对方的痛苦,还引导他们从未来的角度去看待当前的经历,从而找到痛苦的意义和价值。
正确的安慰方式在于帮助对方正视痛苦,并从中找到成长的机会。它不仅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理解,还能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走出来,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点燃火焰:语言的力量与责任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力量。它能够影响他人的情绪、思维和行为方式。《好说话》中提醒我们,作为说话者,我们对语言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需要用语言去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人走出困境,而不是让他们陷入更加深的绝望中。
例如,在职场中,当同事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感到沮丧时,你可以选择用能动性话语去激励他们:“老板给了你三倍的工作,你该怎样让他意识到,这是不合理的呢?”或者“如果你觉得这个工作量你能承受得住,那么接下来,怎样利用这个筹码,跟老板谈加薪呢?”这样的语言方式不仅能让对方感到被理解,还能激发他们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语言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引导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作为说话者,我们需要谨慎地选择语言,避免使用那些可能让对方感到更加痛苦的话语,而是用积极、主动的语言去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语言的力量,帮助他人走出困境,实现自我成长。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更好地使用语言去影响他人,如何用惊喜代替承诺,如何用能动性话语激励他人,如何正确地安慰处于痛苦中的人。这些技巧不仅能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还能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加积极、主动的人。正如书中所说,“好说话”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责任。我们需要用语言去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