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说话》:掌握标准与说话方式的维权艺术

《好说话》笔记

说话方式与维权的艺术

在日常生活中,维权往让人感到尴尬甚至对抗。《好说话》一书中提到,投诉时的说话方式至关重要。作者马薇指出,传统的投诉方式常集中在“我不满意”或“你怎么办”,但这两种方式都可能适得其反。例如,在快餐店遇到凉薯条时,若说“我觉得这些薯条太难吃了”,争论会集中在个人感觉上;而“你怎么能卖出这样的薯条”则可能引发对立。更高效的方式是直接询问商家的标准,如“你们的薯条标准是什么?”然后据此提出更换要求。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将争论焦点从个人感受转移到商家的标准上。商家通常会给出明确的标准,如“顾客满意则退换”,此时你可以直接引用这些标准来维权。例如,许多餐饮业有“不满意可退换”政策,服务窗口则可能有“首问负责制”。通过这种方式,维权变得更为顺畅,因为商家难以反驳自己的标准。

挖掘商家的标准

当商家标准不明确时,如何维权?书中提到,通过“普世标准”“跟过去比”和“跟其他人比”三种方式可以挖掘出商家的标准。普世标准是指大多数商家共同遵循的原则,如“重视品质”或“顾客满意”。例如,对小商贩可以说:“你们应该很重视品质吧?”这种方式让对方承认其标准,从而为维权提供依据。

“跟过去比”则是将商家的过去标准作为比较对象。例如,指出餐厅的菜品质量不如以前,这样商家会感到有压力维持其声誉。最后,“跟其他人比”则是引用同业的标准,如“其他餐厅的这道菜没有这么咸”。这种方式利用同业间的共同标准来争取权益。

互惠关系的建立

书中还探讨了互惠关系的重要性。在帮助他人后,避免让对方感到过于亏欠,可以通过“下次我也要麻烦你”来回应。这种方式不仅减轻了对方的压力,还为未来建立互惠关系铺路。心理学家弗兰克·弗林的研究表明,这种方式能让受帮助者感到被尊重,从而增进关系。

例如,当别人道谢时,回答“下次轮到我麻烦你”比“别客气”更能促进互惠关系。这种方式让对方感到平等,而非一厢情愿的亏欠,从而避免了尴尬。

延伸思考:标准的力量

标准无处不在,是生活中常见的规范。通过明确标准,可以更有效地沟通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工作中,对下属的提案不满时,可以说:“我觉得你是个上进的年轻人,这份提案是你的最佳水平吗?”这种方式既激励了对方,又避免了直接的对抗。

总之,《好说话》教会我们,通过精准的语言和标准的运用,可以更高效地沟通和维权。这不仅适用于消费维权,也适用于日常人际关系的处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加从容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