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说话》笔记
语气与沟通的艺术:从”不”到”暂停”的转变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对方说”不”的情况。这种”不”可能是拒绝,也可能只是暂停。《好说话》中提到,人们在面对改变时往会本能地选择保守,尤其是在还存在疑虑的情况下。这种”不”并非真心的拒绝,而是一种本能反应。因此,当我们听到”不”时,需要学会区分它是”拒绝”还是”暂停”。
以餐厅推销甜点为例,客人拒绝点甜品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不喜欢甜点,而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决定。经验丰富的服务员不会因此放弃,而是将甜点的信息植入对方心中,为未来的选择留下空间。同样,在职场中,当老板拒绝我们的提案时,这可能只是暂停,而非完全拒绝。我们需要给对方时间和空间,继续完善自己的方案,而不是立即放弃。
这种理解在谈判中尤为重要。谈判专家不会害怕对方说”不”,因为他们知道这可能只是暂停。谈判的艺术在于将”不”转化为”暂停”,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正如书中所说,谈判的目标不是一方赢另一方输,而是通过双方的努力达成双赢。
谈判中的”拆议题”:从僵局到双赢
谈判的核心在于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好说话》中提到了一种有效的谈判技巧——”拆议题”。通过将大议题拆解为小议题,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谈判空间,从而实现双赢。
以员工加薪为例,老板可以将加薪的金额、时机和形式拆分为不同的议题。例如,可以先加薪10%,而不是20%,或者将加薪改为奖金形式。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员工的部分需求,也考虑到了企业的预算限制。通过拆议题,双方都能在不影响彼此核心利益的情况下找到妥协点。
这种技巧不仅适用于职场,也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例如,在购物时,顾客和商家可以通过拆议题来达到双赢。顾客可以选择不同的品牌或交货方式,而商家则可以通过调整价格或服务来满足顾客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双方都能在谈判中获得满意的结果。
投诉与维权:从情绪化到理性化
投诉和维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好说话》中指出,投诉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与对方对立。因此,投诉时需要避免情绪化的表达,而是以理性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以快餐店的例子为说明,顾客发现薯条凉了,情绪化的投诉可能会引发争论,而理性的表达则更有可能得到解决。例如,顾客可以先询问商家的标准,然后以这些标准来申诉。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商家更容易接受,还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同样,在银行或其他服务窗口,顾客可以通过询问相关规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这种方式,投诉的焦点从个人情绪转移到商家的标准上,从而更容易达到解决问题目的。
沟通的艺术:从对抗到理解
《好说话》告诉我们,沟通的核心在于理解对方,而不是单方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是谈判、投诉还是日常交往,我们都需要学会倾听对方的需求,并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通过将”不”理解为”暂停”,将大议题拆解为小议题,以及以理性态度进行投诉,我们可以在沟通中避免对抗,实现双赢。这种沟通方式不仅能提升我们的个人能力,还能促进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沟通的艺术越来越重要。通过学习《好说话》中的技巧,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更大的成功。